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

国网海东公司:用电不发愁 致富有盼头

点击次数:2017-10-31 22:53:00【打印】【关闭】

“去年挣了些钱,想把自家围墙重修一下……”9月22日,马才让扎西一边给自家小院砌围墙,一边用藏语跟前来用电回访的沙沟供电所所长李卓么本寒暄,

 “去年挣了些钱,想把自家围墙重修一下……”9月22日,马才让扎西一边给自家小院砌围墙,一边用藏语跟前来用电回访的沙沟供电所所长李卓么本寒暄,一旁夯地基的机器轰轰作响。

马才让扎西是海东市平安区巴藏沟乡堂寺尔村的村民,该村是平安区唯一一个纯藏族村落,地处脑山地区,全村70户265人,有27户为贫困户。受当地地域和文化教育限制,村民大多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外出打工的人寥寥无几,村民们几乎在靠天吃饭。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下,全乡于2016年底实现脱贫,成为平安区首个整体脱贫的乡镇。

电足了 腰包也鼓了

“2015年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在国网海东供电公司的帮助下,我们村通了动力电,电冰箱、电灶等家用电器的使用越来越普及,村民们再不用为电犯愁了。”堂寺尔村村书记李扎西三知高兴地说道。

原来,自从通了动力电,马才让扎西购了一台脱谷粉碎机,每年秋收打碾期间,这机器给他带来了不少收入。“咱们村每户人家有十几亩地,靠人力每天每人最多收半亩地,有了脱谷机一天可以脱谷3000捆,相当于5亩地的量。”马才让扎西侃侃而谈:“脱谷机每小时60元,秋收农忙时节每月可收入10000多元,除去各种开支,也有七、八千的净收入。打碾过后平时也会用一下,比起人力可省事多了。”

说起动力电入户,同村的仓达正才旦也深有同感,通电后,他以木材加工为主,做起了藏式装潢和寿棺加工。这天一大早,他便拉着当月制作的20个寿棺下了山,准备销往黄南、海东等地的藏区。仓达正才旦的妻子说:“8月份我们制作了20个寿棺,月收入可达16000元,除去成本也有八、九千的收入呢!这都是政府一户一策精准扶贫的成果,也要感谢海东供电公司及时送来的动力电。”她说,以前,堂寺尔村的这些机器仅靠一台35千伏安的变压器是带不起来的。海东市政府的一户一策精准扶贫和动力电的接入让他们感到脱贫不再是梦。

据了解,2015年,国网海东供电公司投资13.4万元,为该村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新增20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高压延伸0.9千米,新立12米砼杆12基,动力电正式接入家家户户,在大家的经心操办下,2016年底,整个村子顺利摘去了贫困的帽子,贫困户年人均收入也翻了一番。

搞养殖 也不污染环境

 

说起动力电带来的好处,村民李正旦指着大约有150多平方米的羊棚说:“我家养了60多只羊,铡草机、粉饲料机都是动力电带动的,省了不少力气,每只羊能给我们带来100多元的收入,60只一年可收入6000多呢!家中喂养既省力又能响应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给我们百姓带来了很多方便和实惠……”

2015年,海东公司主动服务,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针对巴藏沟乡实际情况,在电网改造中,专门组织人员与村干部、村民代表及时进行座谈,挨家挨户走访群众,了解实情,精准掌握每个贫困村用电需求,制定对策,着力为村民用电解难,积极实行电力扶贫,精准建设、精准改造。

据悉,海东供电公司在平安地区负责实施的贫困村电网改造工程44个,截至2016年年底,已完成24个贫困村电网改造,涉及466户,投资478.97万元。对邦业隆村、索尔干村、上法台村等5个贫困村共计344户进行了易地搬迁安置通电工程,期间,共投资548.91万元。2017年对剩余15个贫困村电网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截至今年4月30日,平安区贫困村改造已全部完成。

浏览相关内容: